7月19日,臺灣橡膠暨彈性體工業同業公會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橡膠同業經貿洽談會在北京凱迪克格蘭云天大酒店召開,兩岸橡膠企業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了此次洽談會。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介紹了大陸橡膠工業現狀;臺灣橡膠暨彈性體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2016北京拓展貿易團團長、安固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宗錄介紹了臺灣橡膠工業現狀。
鄧雅俐說,兩岸交流源遠流長,1994年,臺灣同業公會第一任理事長林進祥和中橡協第一任會長黎揚善就在北京簽署了兩岸交流互訪協議。近年來,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在信息、技術、人才、貿易方面良好的交流與合作,對兩岸橡膠工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目前在大陸的臺資橡膠企業,既有貿易公司,也有實體工廠,產品涵蓋了橡膠行業的各大品類,為做優做強大陸橡膠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鄧雅俐表示,兩岸業界合作的要點、合作方向應該更加廣闊,因為橡膠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總體規模很大。臺灣在專業化、企業管理、生產效率、海外采購、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優勢,兩岸在貿易規模、技術市場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機遇面前,兩岸不約而同提出了相關的戰略構想,大陸有《中國制造2025》,臺灣有“生產力4.0”。
鄧雅俐希望兩岸要利用好、借助好交流平臺和機制,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共同聯手,為兩岸工業經濟的繁榮、企業的興旺作出貢獻。
洪宗錄說,臺灣企業相較大陸企業來說是小而美,目前有橡膠企業900多家,其中500多家是公會會員,其中75%的會員企業都有在島外建廠。2015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混亂,企業利潤非常微薄。另外限于臺灣的人口、土地等因素,以及城市化和人們環保意識增強等影響,臺灣企業遇到了很多困難,帶來了成本壓力。
臺灣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銀明談了他在大陸建廠的簡單過程。1988年,建大在深圳建設了第一家輪胎企業,當時利潤不錯,所以逐步擴充產能,在江蘇昆山和天津又建設了生產基地。近年來,大陸的工資水平、環保壓力不斷提高,加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因此減緩了在大陸的投資,轉到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建廠。
他說,輪胎是長期投資,產品研發、品牌建設需要下大力氣。如果依靠價格競爭,就沒辦法樹立品牌。雖然有很多大陸企業到國外建廠了,但不可能都去國外,所以國內市場該做好去產能工作。
楊銀明希望在過去好的交流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交流、加深了解,合作的氣氛會越來越好。
大陸和臺灣企業分別介紹了企業的基本情況、主營產品和銷售市場等情況,并進行了溝通,希望進一步開展合作和交流。
北京拓展貿易團成員還有名譽理事長林昇一,以及臺力橡膠、協機工業、順進協機畫風橡膠等企業,參加洽談會的大陸橡膠企業有雙星集團、延長西北橡膠、際華三五一七、株洲時代新材、江西藍星星火有機硅有限公司、北京城南橡塑、北京彤程創展等。
揚州市博凱橡膠制品有限公司擁有專業生產設備,可以生產各種規格及型號的橡膠護舷,產品通過ISO9001:2000認證。揚州博凱橡膠護舷